图片

365比分网直播_365体育投注-【VIP通道】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职业教育 > >

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滑坡探源

来源::未知 | 作者:365比分网直播_365体育投注-【VIP通道】 | 本文已影响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问题。我国人口近13亿,9亿多在农村,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也是教育要考虑的现实问题。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既是农民自身的要求,也是实现农村现代化,乃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但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农村和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农村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困难,农村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中基数最庞大而又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其显著的莫过于农业类专业的滑坡。199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中,农学类?含林牧副渔业,下同 学生占3?5%,比1990年降低1?7个百分点,而在普通农业高等学校中,农科学生所占比重也大幅度下降,1996年为59?6%,比1990年下降23?9个百分点。农村职业教育更是处于全面萎缩和大幅度滑坡状态,突出表现为:生源不足和学生流失率高。1992年农林牧专业招生25万人,占职业高中总数的20?1%,1993年只招收了16万人,占12?2%。陕西省某县农技中学,计划招收一个班,报名的仅6人。现在,全国农科专业学生流失率在30%左右,最高达50%以上。有关资料表明:1992年初中毕业生为1109万人,高中阶段学校总招生数仅500多万人,仍有600多万名初中毕业生不能进入高中阶段学习,1993年有近700万初中毕业生未能升学,而且绝大部分是农家子弟。在储备生源如此多的情况下,为什么农职高中仍然面临着生源危机,而且流失率又如此之高呢?探明其中原委,对我们进一步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大有裨益的。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是农村职业教育滑坡的主要原因。

  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村职业学校方向变更、专业调整的宏观背景。

1997年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0?1%,从事农业生产人员有3?4亿,占全国从业人员总数的49?9%,这一数字是我国经济相当落后的反映。按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库兹涅茨对市场经济国家就业结构的计算,一个国家人均收入1000美元时,农业劳动力仅为18?9%。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美国现在的农业劳动力仅占全部劳动力的不足3%,我国到本世纪末若达到小康,按国际水平,农业劳动力应当为1?4亿左右,非农业劳动力则应为5?6亿左右。如此推算,2000年非农业增加的就业人口应高达3亿多。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一产业下降,二三产业上升是其主要表现和根本趋势,截至1997年底,乡镇企业已经吸纳了1?3亿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这一趋势还要进一步扩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结构的变化,并且带动了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尤其是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崛起,不仅给既有的农村教育体系带来了新挑战、新问题,而且提供了新条件、新机遇。因而,农业、农村、农民的教育体系的变化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农科专业的萎缩是社会发展的现阶段的必然,是社会进步的一种具体体现。但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注意到,目前农科专业的变动幅度过大,超出了农业、农村结构调整所能承受的范围,造成了农村职业教育大面积“滑坡”。农业类学科的调整和削减不应过于集中,这不仅关系到农村教育问题,而且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甚至关系到整个社会稳定的大局。因而,目前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全面萎缩虽然与整个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并不能说农村职业教育不存在其他问题,恰恰相反,是其他问题的存在才加剧了问题的严重程度。农村职业教育不正常的滑坡的真正原因还要到其他方面去寻找。

  二、工农差别、城乡差别的扩大是农村职业学校萎缩的原因之一。

近些年来,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进一步拉大,农业比较效益降低,影响了农民子女报考农业类专业的积极性。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实行双重价格体系,在我国明确由国家定价的36种商品中,粮棉油仍高踞榜首,正是因为存在着工农业剪刀差,而且这一差别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再加上农村普遍存在的“增产不增收”、“卖粮难”、“农民负担过重”等诸多现实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也直接影响到了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这是因为我国实施的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就业教育,市场需求、就业前景如何直接关系到该专业的存在与发展。归根结底,农村职业教育就业渠道不畅,就业后发展前景黯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这里不妨把农村经济与农村职业教育比作“水”与“鱼”的关系,有多深水才能养多大的鱼,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不仅不能提供充分的教育发展所需的人、财、物,而且不能充分消化、吸收既有的毕业生,进而加剧了农村教育发展的迟缓。真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愈来愈大,也是农民弃农从工经商,“放下锄头往城里跑”的原因。这里仅举教育为例: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也是我国教育长期存在的问题。至今为止,农村学龄儿童和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机会,仍然大大低于城市。从7—11岁学龄儿童入学率看,1993年城市为99?57%,县镇为99?07%,农村为97?94%。有人对60个样本县的统计表明,1989年小学辍学率为2?5%,农村为7?2%。1991年全国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配齐的学校的比例,城市中学为42?49%,小学为24?52%,而农村中学只有17?62%,小学仅为8?46%。城市中学生平均每人拥有20?9册图书,小学生平均拥有7?6册,而农村中小学相应的数目分别为7?6册和1?9册。现阶段有人花费几万、十几万乃至几十万元上“贵族学校”,有人却因为几十元的学杂费上不起学,可谓两个极端的写照。农村普及义务教育基础薄弱,任务繁重,且由于农村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迟缓,财政吃紧,支持普及义务教育工作开展的物质基础十分匮乏。如从90年代始全国范围内出现的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以农村最为严重,又如近些年农村中小学危房增加的势头有所抬头,已由1992年的2?5%回升到1993年的4%,少数更为贫困的农村已达8%—10%。农村学校因校舍倒塌砸死砸伤教师、学生的事例每年都发生多起,甚至已不算什么新闻了。许多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教育仪器、图书资料、体育器材等教育设施极其落后,课本、粉笔、黑板仍然且唯一是农村学校教学的“三大法宝”。在如此背景下,让广大农村学生安心扎根于农村广阔天地,实在是不现实的要求。

三、广大农民子弟择业观念的变化是农村职业技术学校滑坡的又一原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多数农民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受到更高层次的教育,毕业后离开农村,找到较理想的工作。“官本位”的观念虽然在我国思想界一直受到批判,但事实上这一观念非但没有遭到彻底清算,反而成为某些人心目中行动的指南,“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目前学术界批评的“奏折派”实质上就是这种观念的曲折反映。学术界如此,何况普普通通的农民百姓?与此相反,随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及“高薪养廉”政策的实施,这一观念还有被强化的趋势。这从现在的公务员考试覆盖面之广、影响之深可见一斑:1998年大学毕业生?包括研究生 报考与录取公务员比例为26∶1,1999年的比例虽未公布,当亦不低于此数,原因自然是政府机构改革深化,所需人员锐减,而莘莘学子“做官”的热情却异乎寻常的高涨。当然“学而优则仕”的观念,随着国家政治体制和公务员制度改革的深化,以及从国务院到地方政府都将实施大批裁减冗员措施,也有可能被弱化。换言之,人们之所以争取进入“仕”这一阶层,最基本的愿望无外乎:“仕”是目前获取稳定收入,过上富裕生活的一种有力手段或捷径。特别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权力就表现在对全社会各行各业乃至现实生活中的个人的全面支配上,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权”和“钱”成了紧密相连的孪生兄弟,“权钱交易”,“权力寻租”这一腐败现象虽然一再招致批评、鞭挞乃至“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但它的存在却是有目共睹的不争事实。然而并非人人都能升入大学,即使是进入大学也不能保证人人都能步入“仕”途,致富的道路千万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政府的许多管理职能将交由社会和市场来实施,人们有可能扭转“学而优则仕”这一传统观念。然而较先进的观念目前还仅仅处于萌发状态,要成为人们普遍的、自觉自为的意识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还有待于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等配套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愈来愈认识到知识的重要,也越来越希望自己的子女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而我国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联系还未完全畅通,农村职业教育作为终结性教育阻碍了人们的接受。虽然国家教育部门也注意到这类问题,比如今年国家教育部增加了10万高校招生计划用来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其中拨出一定数目的高教指标直接面向农村职业学校,但这中间的问题仍然很多,这些名额的分派采取什么标准,学生的考核又采取什么具体的措施,农业技术方面的科目又该如何考核,诸如此类,如果还按照原来的方式方法显然难有奏效,而新的方式方法还有待于我们作出进一步的探索。可以肯定的是,打通农村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联系,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的技术含量已成为目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迫在眉睫的问题。

  四、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不高是农村职业技术学校滑坡的内在动因。

农民是最讲实惠的,目前我国仍有些农村还未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春播秋收,耕种锄耪,仍然主要靠人力、天力、畜力,落后的生产方式使得他们认识不到农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因而农村职业教育在这些地方很难真正开展起来。但大多数的农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践的发展使广大农民认识到了科学技术对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及增产增收的巨大作用,优良品种的广泛应用、配合施肥技术的推广、地膜覆盖技术的普及,给农民带来了巨大收益,使他们更加信服科学技术。现在在农民身上表现出的对发家致富的渴望、对科技和教育的热情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农民送子女到农职中学学习的目的,就是要他们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益,发家致富。而农职中学的办学宗旨也是为农民、为农村服务,是为当地培养能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中级技术人才,两者目标的一致,正是农职中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如果农职中学完不成上述的培养计划和目标,必将影响农职中学的声誉,削弱农家子弟上学的积极性,从而造成学生招不进和流失严重的现象。当我们翻开农职中学的课本看看他们所学习的知识和技术时,就会发现:其知识过于陈旧,其技术过于传统和常规,已远不能适应当前农村生产发展的需要。畜牧专业仍以马、驴、牛为主要讲解对象;农学专业仍以传统的“耕种锄耪”为主要的生产技术。农村职业技术学校文化基础知识科目学习时间过长,学了又不顶用,这就造成了目前农村社会中存在的看似相悖而实质上却是一致的现象:一方面是具有正规教育制度、修业年限和学历标准的农村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的衰落,另一方面却是农村短期职业技术培训的勃兴。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实践技术的培养,真正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成为致富一方的好手、科技兴农的带头人。而现实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目前,教室里讲养猪,黑板上搞科研的比比皆是。据在湖北省农村学校的调查表明,约有30%农村学校劳技课无正常考核,80%的学校劳技课局限在课堂内,缺乏实践环节。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师资水平低下,既不能给学生“授之以鱼”,更谈不上“授之以渔”,三年攻读依然是“竹篮子打水”,这明显地缺乏吸引力。再如,我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以往对学生经营管理能力培养不够,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经营管理能力的作用却愈益突出,农业生产的产业化、集约化不仅表现于生产什么、怎样生产,而且表现于生产多少、如何卖出去才能既满足市场需要,又不致于产品积压,尤其是如何把农业产品投入到市场经济的循环之中,是当前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目前,一些农村职业学校,已经注意增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营管理常识教育。有的职业学校还采取社会与学校“双向参与”的方式,让学生经受实践锻炼,这对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将起很好的作用。应该说,农村的广阔天地,容纳几个农林毕业生是不成问题的,问题是农村检验毕业生质量的方法不同于厂矿单位,一个毕业生质量的高低对于一个单位来说,由于他只是职工总数的百分之一甚至是千分之一,所以影响并不特别明显。可是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影响巨大,可以说培养质量低是农林牧专业之所以滑坡的真正原因。职业教育中心只有抓住每一个个体质量,才能得到农民的信任。在农职教处于相对低迷和较多困惑的情况下,各地仍有一些农林学校办得红红火火,生机勃勃。其根本原因还在于这些学校调整了办学方向,适应和满足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需求,以其高质量赢得农民群众的信任。


365比分网直播_365体育投注-【VIP通道】

热榜阅读TOP

本周TOP10

浅谈高校教师职业发展满意度研究

浅谈高校教师职业发展满意度研究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 职业发展满意度 工作满意度 论文摘要:笔者通过自编《高校教师激励机制调查问卷》...